Archive for 8 月, 2015

8.29团建

 

 

本来下决心个人绝不再给公司垫款、贴钱;做这些费力不讨好的事情,但是团队真的把你们看作了一家人,即将离开你们走上再次创业的路想想还是有些心酸,在一起那么多的日日夜夜。清晨想起会享受一天的欢笑,自己的状态调整的美美哒。

一路上女司机还是挺可怕的,掉队,走错路……比预想晚到达一小时。

 

 

  

在后视镜中的效果很适合我现在的心情,并不是无法割舍;是担心你们的未来,我是一个特别能规划的人,做事情,带团队都是如此,为每一个核心都规划了一些路线,但真的原本是三年的路线,现在未来的两年要看你们的自我思考了。记住我说的,自我成长才是最大的回报。其实我此行的目的也是表达我对大家的感谢;一定要记住用心做事,而不是用手做事。

 


       

 

 




弟弟提前一天来到院子打扫,小伙伴儿们你们加油吧。

 

 

Tags:

空中点滴

爱你们,我的小伙伴儿们;相信只是短暂的离别。

多少日夜我们这样一起度过,如果说在公司度过不计其数的夜晚来衡量除了保安,这几年年来这栋楼里没有人能超过你们的付出。

我缺席的烤羊腿

  

脏活累活都是无怨言的冲上去干
  

多少时候深夜中我们不知不觉的睡去       亲力亲为的设计每一个环节动作

  

模拟代言人海报的动作设计

成长、成家

走在一起时间最长的跟我9年,团队中最短的不到一年


  

我们辛苦、付出,但乐在其中

心酸过后总能享受成功的带来的快乐

  
  
  

这Q也被摧残,折磨中成长着。
  
  

为了项目我们滴酒不沾也变得海量无比,这种苦只是我们自己知道。
  

从这张图开始,以这张图结尾。这个场面是我们在一起时最多的场景,大家继续加油,永远记得自己的成长才是最大的收获。

Tags:

固化的思维-固化的我-写在三十二岁生日

最近blog更新非常频繁,懂我的人一定明白对于我这样一样工作与生活完全分开的人,每天沉浸在对工作付出的享受,整天乐在其中的人一定出了什么问题。这一定是的,是一段“心凉”接着一连串的自我调整,我是肯定及认同小我服从大我,个体服务集体的的,但是也有些自我的底线与原则,这些往往是根本无法触碰的,有的缝隙中揉不得半点沙子,而有些缝隙我却可以任其揉虐。

从校园到社会,经历过这10年有余的互联网从业洗礼,积累到现在的我已经适应于各类以用户思维发展而来的模式,换句话说我有一套自己的理解多年来实践有着自己一套的方法论,我想在我的今生这套思维都已经固化,不可扭转;实际上这三年多我曾经试图用老板的思维去开展工作,但自己的方法论已经根深蒂固,再完全不同的思路下结果可能确实不尽人意。调整的了很久,既然自己的思维不是错的,既然方法论是验证没问题的也不要去改变它,未来的3年,5年甚至10年到终老就这样的做下去吧。

从还未毕业懵懂无知对互联网陌生的我就开始,急于去验证熟记心中的课本理论,然而大学积累下来的更多是高高在天的管理理论,经济学……但正就是这些“糟粕”让我很少有那种书到用时方恨少的感觉;也是这些理论的灵活应用让很多空穴的想法有了敢于赌博的依据。这一战又一战的成功成就了一个对“用户思维”延展开的思路,现在说的高大上的O2O,资源整合其实无外乎是用互联网模式理论去做传统服务结合,换句话说现在就是我不去做游戏,而是卖煎饼也同样会是一样的思路。

带过4波团队,十年有余到今。管理绝不能一视同仁,我绝对赞同“能人管理”,让能人尽情的发挥,这样绝对不能“霍布森”式条条框框,我并不赞成什么团队能力平均的理论,这样是彻头彻底的“庸人管理”这样的理论在我看来只有毫无思路毫无规划的领导才推崇的。从来不觉得自己是才华出众的一派,比拼运气的时候也从未胜出过谁;但是谁也不能否定我的“投入”与“用心”,导致你们忽略过程的把我说成“天赋”。

做过内容,做过产品,做过平台,有过游戏,一路平坦其实也是我一直想说的,因为在互联网下,最终都是流量变现。当你把整个闭环通路都透彻的看明时,方法论自然而然的会给你下一步思路。具备成功的模式一定要是一个闭环这很关键,我在2011~2012年激进的做了一个app share为核心的平台,在当时创新、实用无论底层技术跟平台概念都是领先创新的,然后最后我被迫提早进行商业化,走上了流量买卖差的俗套模式就是因为当时闭环的变现模式还未成行,晚2年或是坚持到现在又是另一番作为。这也引出了互联网项目坚持是必须的,能坚持到最后的项目都是成功的,很多都是事与愿违的,资金链断裂、核心成员分歧、团队出走……

现在很在状态,就写写自己从业这么多年的思路思维,我认为对绝大多数人来说,甚至对很多老板来说绝对是干货,我在月底组织当前团队的团建上会授予一些有发展的小伙伴儿一些思路,对我来说他们是我除了父母跟共患难过的朋友外最重视的人,算是给他们最后的一针助推剂吧。

 

用户思维下的任何成功模式的闭环,上游-中游-下游

只要是“互联网思维”即“用户思维”最终通过服务用户,在做导流用户,实现变现。俗称“流量变现”。

在这个范畴内:上游指流量,无论平台或者其他形态存在的流量入口,其特点为用户具备可导向性

下游指内容,通过流量用户导入直接产生价值的内容

中游指无自有上游即下游内容,但依然在领域中在上下游间获取人口红利差值的

三者形成行业闭环,循环发展。

任何闭环互联网模式都跑不出图中的ABC状态,通过上游用户经过各种形式承载下游内容实现流量变现。这点我们都是相同的,所以说出大天我们做的事情就是流量变现而已。无论你做的是游戏,软件还是互联网金融,O2O也罢并没有额外的创新在底层根源上。这个往下说就千偏大律了,还是说些更实用的吧。

之前做过平台,平台类产品靠的是内容敏感度,产品引导巨流到导流。没有一个平台是导量存活的,先靠的是内容,通过承载內容的产品再将用户留在平台,将用户靠同类内容或导向其他内容形成变现。这里面产品经理扮演主要角色,运营主要面向内容运营及平台流量运营,无论产品工作还是运营工作都要求敏感的流量意识。

谈到产品经理,又引向了一个新话题。产品经理在真正解决用户需求同时,让产品有用户粘性,这时候再去谈什么体验。产品思维、经验、能力绝对不是看书看来的,说实话产品经理真的需要些天赋,我关注最多的必经是产品工作,特别喜欢跟大家学习跟身边的朋友讨论研究产品项问题。最敬佩的小伙伴儿都是几位大牛产品经理。最近忧郁的时候打开Axure还是能找到那份感觉很是享受,反倒成了除了“买买买”、“画水彩”之外的调节方式。虽然有3年没做正式的产品设计工作了,但应用类产品到站点产品大大小小体验了也有一千有余,也记录积累了很多产品思考。我深知我的心在这里,只不过市场的竞争迫使营销的比重无限加大,深知大部分的模式的成败都取决于市场驱动逼的我不得不站在市场的风口上。

市场-其实这真的是一个模式或事一个项目的命脉,越轻资产化越凸显。比如互联网金融,判断它能否介入的因为对我来说只有一个,看市场投入,看当前领域内的规划化投入份额,如果是初期,那个一定是可以进入的领域,如果末期则果断放弃。当然其余跨界及资金等需要评估,但一个细分领域的门槛真的在于整体市场费用的规模,先手优势占尽的道理并不是做的早,而是砸的早。这个很多人不赞同,但是我告诉你,页游的4年,手游的3年你们都看到了吧。页游用户从1rmb到70rmb仅仅用了不到2年,上游完全获胜,中间发行变的没有缝隙,下游内容被迫2:8分成,除了握有流量的一两家平台外,其余环节轮为生产方。当前手游,看人口红利便知道处于什么位置,发行变的举步维艰,其实海外市场真的是片净土,然后策略的清晰,战略的失败把让我手上的海外流产,我作为案例记录下来供参考。游戏完全是长尾理论的,少数的游戏贡献绝大多数的利润,游戏的成功是有概率的,我们知道当前的状态吗?算上海外,中国手游厂商一年400亿RMB盘子,从业者200w人,你们想过吗?平均每人的年薪是2w,利润何在?再看市场人口红利,

 

 

流量、转化、数据

流量+分析=数据+分析=营销+数据=用户

名字ctr术语就是点击率,从点击率到转化率再从点到面,从横向延展到纵向深度

倒三角的从UV浏览到引导PV点击再到转化UV

 

慢慢写完它

 

 

 

 

 

 

 

 

Tags:

黄子韬第一唱

因为你我饱受行业肯定,因为你我又备受内部质疑,也是因为你我接到了赤裸裸的污蔑。

结识黄子韬真是一个巧合,93年的你刚好小我十岁这让我对自己同龄时有个回顾,其实通过合作,通过这为数不多的5,6次接触,也能感觉到“人性”的一面,子韬也是褒贬不一的共载体,承载住这一切的确不容易。

跟你的团队沟通能体会到一样的压力,一样的质疑,看到团队起新的努力,人气,实力,发展都在上坡前行,这是每个愿意努力的人最想获得的结果。


在后续我们还有更多的合作,我同样会在游戏行业塑造同样成功的黄子韬。


今天黄子韬的第一场演唱会非常成功,祝福越走越好!感谢,今天在演唱会上几次的对游戏口播支持,以《超神战队》与粉丝互动。 我发自内心感到你对自己职业的认真与专业。

Tags:

杀猪刀

时隔许久,回头看看我们。因游戏而相识,每个在这段时间得到的积累都是宝贵的财富;亦或许在未来我们会纷纷离开这个领域,在成长中的我们。共勉

今天的我们

  

2013的我们

 

不应有怨

看到你们每个人的成长我内心是很开心的。你们这群不懂事儿的家伙是我带过的第四批团队,很开心结实你们。尽管随着业务发展有老人离去有新人加入,但看到你们成长哪怕离开我也是很有成就感的。

尽管有很多不如愿,在工作上也会超过100的付出这点你们真的很好。方法论,这个很重要,希望以后能快速成长出来,我不在的时候能给自己做主。平时的积累方式,思考方式还需要磨练,这样才能脱离执行;你们有的人长问我为什么会想到?怎么想到的?其实不是直觉,想法思路真的诞生于太多经验、案例、数据的堆积。这个是真正在“享受”过程中的最大收获。舍不得你们一方面是觉得团队中有的人真的很努力一起干活很欢乐,一方面是想给更多的都东西交给你们。

你们成家,后面可能面对一样的立业抉择,也许不久也会面对新的工作环境选择,但只要用心付出过的就不要有任何怨恨,希望每个个体都能走的更好。

  
   

爱你们

爱你们 团队的小伙伴们。

其实不要大谈管理,我是管理专业就读的,不算高材生但绝对是掌握理论扎实且敢于用于实践的。

我反对霍布森理论,所以管理因人而异。

你们的付出我看得到,我的付出希望你们可以理解,对你们我真的很用心。

一摸一样

这是疯狂盒子? 不 这是豆瓣应用,只是200%相同而已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