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很火爆的词汇“互联网金融”,身边很多人都在说,也在做。跟我多要好的哥们也放弃了游戏投入这个热词相关。

字面上直接理解“互联网”“金融”,就是用户思维去做跟钱有关的事;没错的,金融的泛泛理解就是与钱有关的事,而互联网高大上的说法就是用户思维。然而说点实在的不去高大上描述,拿理财产品进行流量变现,这样更落地,更有助直观理解。

流量变现的前提是用户有需求,提到用户需求我也会一股脑涌上一堆产品相关的思考。其实需求仍需要再前置化思考一层,前置到“需求”的分层不得不提及上学时的课本理论《马洛斯理论》其实,在最底层生理需求更接近于生存需要这层是可以满足金融需求的,也不完全这么绝对的在这个需求层次中。

mls

然而金融又服务在三个现实的需求中,支付、投资、融资,我想没有什么别的了吧。给好朋友出主意时候真真见血,被问到思路怎么来的,其实跟我做其他营销一样,统称为“直觉”。然而一切“直觉”源于平时的点滴积累。言归正传:无论在哪个需求的主被动关系体,互联网金融扮演的实质是第三方或者说中介更直接。这样就带出了我要表述的理论“拼缝儿”;跟游戏发行,跟互联网站点并无本质区别的套路又来了;上游流量,下游内容,中间的三方是发行商,获取流量差。

同样在互联网金融开展下,对我们面对的是 研发、运营、营销、客服这也与游戏发行及过往做的这些无本质差别,无论捏造什么概念,“送钱”也好、“贴息”也好,“私人银行”也罢,更多的成败空间扔给的还是“产品”与“营销”。产品要保证具备足够的易用、体验、对变现产品的突出;营销要提炼产品精髓给用户做放大,引来更多的流量得意变现。所以本质与往事是完全相同的。

我想在产品与营销上我还是有些发言权的,产品其实没什么好说的,能服务于适应人群,不去搞社么扁平不去搞什么高大上,反倒是大多股票软件银行客户端的风格更接地气,安全牌要体现在引导层,直连用户的注册体验尤为关键,如果有条件让用户完成成长性的客户端体验可以锦上添花。论营销,还是接地气的出奇兵制胜,给哥们出了2个主意,1、垄断电视直销类媒体资源,对用户来说连花钱的事儿都可以进行洗脑式传播而盈利更何况让用户赚钱的投资行为,以电视购物形式推销金融理财产品绝对是直观有效的方式。2、与P2P借贷结合进行产品服务放大这部分作为营销主思路,以送本金贴息拉拢新用户,以信用额度直接放贷投资金额为锁定用户手段进行营销。这两点结合起来可以在行业内玩转一年。春节放大营销,在“老婆、孩子、热炕头”的时间点,营销成本每年最空档的时间点进行家庭化洗脑。

然而互联网金融,竞争是大门槛,资金雄厚的公司介入后完全给该领域的创业者斩草除根的打击。“趣分期”完全是时机成就,及时笼络了上游资金得以壮大。一轮向电商一样的烧钱大战即将在互联网金融烧起。但本质更加赤裸的模式,大流水,贴息,贴利营造流量入口,建立门槛接入金融理财产品变现。在这里有着先天优势的必须还是腾讯、阿里。

互联网金融马上大战开启的一战不比游戏,现在停留在无实力营销的阶段,当实力营销介入门槛迅速建起,互联网金融模式远比其余流量变现来的赤裸,原因很简单,没见过年化利息更低的P2P借贷,也没见过年化收益更高的理财产品;然而在中间层发展真将互联网领域看透彻的人都明白,份额、规模、地位都来自野蛮的圈地,当同样感觉到用户获取是这样成本之高的时候,贴息都无济于事的时候,互联网金融才是开始。